龍蛇混雜,咱們如何識別真假互聯網+?
頂層已經卷起大風,我們有理由相信隨后相當一段時期,各地各級政府,各種“互聯網+”行動計劃會大量涌現。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熱情將得到極大釋放,互聯網發展的公共環境也會得到改善。互聯網+的意義,在于先“網”可以帶動后“網”。互聯網巨頭企業已經提出各具特色戰略規劃。國家要發展互聯網,必然離不開網絡巨頭和行業龍頭企業,他們會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因此,以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將在未來的“互聯網+”大潮的發展中受益,并得到進一步成長。“互聯網+行動計劃”意味著中國政府按下了一個總開關,中國從后工業經濟時代轉入到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引擎已經發動,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互聯網過去二十年高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政府報告多次提及的“互聯網+”主要是指刺激信息消費和基礎技術創新。本質是為傳統行業提供智能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催生新形態、新業態,提高社會生產和流通效率。
基于上述判斷,關于互聯網+,我想提一個新的認識框架: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的作用,目前集中體現在對生產模式的改造和流通模式的改造,前者更多的依靠IOT技術,而后者依賴于電子商務。這是一場革命,就目前發展現狀而言,革命的突破口首先體現在刺激信息消費和改造社會流通,而要改造或顛覆傳統生產模式,要改造勞動工具提高生產力,還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渡期,按照《中國制造2025規劃》這個期限大約是10年。
毫無疑問,各行各業都將互聯網化。互聯網+是一種新的企業形態,它兼具互聯網和傳統企業兩者優勢,由此也可以看出,并非所有企業都會互聯網+,至少目前如此。
(一)并非所有企業都必須互聯網+
究竟哪些企業適合互聯網+,哪些企業不需要互聯網+?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企業的行業需求特征。當前互聯網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之中,不同的企業多少都會涉及到互聯網,根據不同企業互聯網需求度的高低,我們可以將企業分成四個類別:
1.無網企業:即沒有接觸互聯網的企業,仍采用較為傳統的無網化生產流通方式,這類企業可能有信息化基礎,但是業務跟互聯網基本無關,比如建筑業、采掘業;這類企業實施互聯網+的可信程度很低。
2.邊緣企業:即互聯網邊緣企業,這些企業可以是互聯網公司也可以是傳統行業的公司,信息化基礎較好,主營業務依賴于線下資源,開始嘗試互聯網技術進行營銷;有較高的互聯網+意愿,比如餐飲、醫療等服務性行業。實施成效較高,風險較大。
3.ICT企業:提供傳感技術、通信服務與設備以及計算機軟件硬件產品等的企業,生產和經營中互聯網化程度較高,例如軟硬件公司與IT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電信運營商等;這類企業互聯網+的意愿高,風險較低,主要圍繞現有客戶和市場轉型,尚未大規模跨界。近年來,有少量新興企業開始滲透其他傳統行業,其業務以提供信息化系統為主而非互聯網+。
4.互聯網企業:以互聯網為基礎開展經營的企業,例如BAT等企業,完全基于互聯網生存,這些公司滲透傳統行業,有助于自身市場覆蓋范圍快速擴大,主動實施互聯網+意愿最高。然而,互聯網公司跨界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實施難度很大,風險較高。
在上述四類企業中,邊緣企業最為焦慮,他們有迫切的融入互聯網的需求,但是常常不知如何采取行動,其次是互聯網公司。這兩大類企業屬于政府報告互聯網+的指向,也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而無網企業和許多ICT公司,則是泡沫存在的土壤。
由此來看,即使某一家企業貼上了互聯網+的標簽,但未來不一定獲得預期的發展。在這四類公司中,我們需要給焦慮的邊緣企業和互聯網巨頭更多關注。
(二)邊緣企業:你怎樣不焦慮?
互聯網+的本質,不是簡單模塊疊加,而是再造質變。邊緣企業要解除互聯網+焦慮,至少需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改造流通:實現銷售的互聯網化,將公司的產品服務以電子商務模式推廣,同時開展網絡營銷;第二個階段,改造生產:調整生產管理經營,利用互聯網理念(比如用戶為中心)改造自身體制來適應互聯網經營的需要;第三個階段,產業協同:企業可以實現供應鏈上的互聯網化,逐步實現產業協同。在這個階段,企業可以圍繞自身業務形成自己的生態,或者加入別人的生態中。
目前國內許多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的“互聯網+”集中在第一階段,很多人以為開辟了電商平臺或者進行了網絡營銷就等于實現了互聯網+,這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認識,也是造成失敗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因為,此類公司多屬行業龍頭,體量大而經營模式成熟,轉型難度較大。互聯網+需要做脫胎換骨式的體制改造,倘若企業僅僅把電商當成一個新生業務渠道—或者把互聯網業務當成一個新業務模塊而非戰略方向,則難免跟自身線下渠道惡性競爭,產生左右手互博現象,導致內部資源耗損巨大,難以讓新業務渡過有投入無產出的成長期。
自力更生是一種艱難的選擇,有些公司采取了相對“輕松”的做法,希望通過收購兼并一家互聯網公司來實現自身戰略轉型。但這種嫁接式的策略有些投機色彩,往往出于財務投資目的,從實施效果來看,短期促進業績有效,長期發展非常可疑,而我們在投資選擇時更要慎重辨別這種投機性的行為。
要成為一家真正的互聯網+公司,至少要具備四大素質:技術、數據、模式和組織。
首先,從技術素質來看,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已經由服務業向工業和農業滲透。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信息社會測評報告2014》指出,2013年全國信息社會指數達到0.4712,總體處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加速轉型的階段。傳統三大產業當前基本處于2.0階段向3.0階段過渡時期,不同產業中的邊緣企業,可以采用互聯網技術創新來驅動生產和變革流通。比如,農場采用IOT技術加強農業管理,工廠采用智能化的生產工具如CPS來支持企業進行更高效的生產,飯店采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安排互聯網訂單。未來則是全行業互聯網,軟件更多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硬件上大量使用機器人,萬物采用智能化芯片互聯,人、物品、流程與數據將通過互聯網結合為一體。
其次,從數據素質來看,數據分析可以驅動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應用了云計算的企業,會沉淀大量運營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顧客、供應商以及企業內部生產與管理的各個部門,利用相關的數據分析工具,有助于經營決策,預測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不同行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都會產生巨大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本身就蘊含著價值,通過開發利用數據資源的工具以及智能化處理的工具,這些數據就能夠展現出它的價值。由下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不同行業產生100元美元收入的所用的實際數據量,所以在未來,擁有更多的數據以及更高效的數據處理工具,企業的價值就會更高。
再次,從模式素質來看,當前的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網絡營銷平臺與線下資源“結合”。其中,C2B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新興模式,C2B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當家做主。一般來說,C2B產品應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價格統一。相同生產廠家的相同型號的產品無論通過什么終端渠道購買價格都一樣,渠道不掌握定價權;第二:C2B產品價格組成結構合理,拒絕暴利;第三:渠道透明,消滅山寨存在空間;第四:供應鏈透明,品牌共享。
最后,從組織素質來看,企業組織結構需要進行脫胎換骨的變革,加強激勵制度變革。組織結構上需采用互聯網企業等所具有的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化整為零,鼓勵小分隊創新,形成創業氛圍;同時,需要改造傳統的激勵制度與之配套,宜采取股權激勵措施,化雇傭為合伙人,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如海爾、國美等均已開始對其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使之更為扁平化;而從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發展來看,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其中創業板以及中小板企業占據主要地位,如2014年中推出的192家股權激勵公告中有近160家為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
(三)如何渡劫?
我們認為具備了上述四大素質的企業,也就具備實施了“互聯網+”的前提條件。即使如此,也應該看到,“互聯網+”的風險依然極大,形同渡劫。如此一來,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渡劫方式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一家傳統公司通過什么方法渡劫?一家互聯網公司如何渡劫?從現有的案例中來看,“渡劫”的方法可以分為自力更生、收購兼并、結盟合作等方式。
不同類型及規模的企業所采用的策略不同,每個企業都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戰略來選取合適的策略。對于巨頭類企業(如騰訊、阿里、平安集團等),由于其在互聯網行業或者某個具體的傳統行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融合策略更傾向于自力更生以及兼并收購,通過自身巨大的資源優勢直接滲透到其他行業,或者通過兼并收購優質企業,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自力更生的風險一般要高于收購兼并。對于規模與巨頭相比相對較小的大型及中型企業,由于其自身實力并不足以支持其自力更生,其融合策略更偏向于兼并收購與結盟合作。
(四)評析:穿越泡沫,剩者為王
互聯網領域歷來是贏家通吃剩者為王。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后,市場歸于理性。在接下來的新周期里,蘋果、英特爾、微軟、思科、ebay、亞馬遜、Yahoo等企業活了下來,同時谷歌、推特、Facebook崛起。考察其生存的原因,一方面有賴于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高速普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也有賴于新技術–Web2.0技術的成熟,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越來越依賴互聯網,并逐漸將網絡應用作為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企業和個人對網絡應用的個性化需求成就了新一批IT成長股。符合潮流,掌握技術,有足夠的現金儲備,是生存的基本要求。
回顧國內市場,誰能夠穿越泡沫,安然渡劫,成為剩下來的幸存者?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看出,在今后的幾年內,需要“互聯網+”渡劫的行業主要集中互聯網巨頭以及邊緣企業之中,結合三種策略分析,我們不難預見:
采用第一種方法,自力更生,對于一些大型企業集團而言,非有一定遠見和堅定意志者不可為,一旦渡劫成功,公司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但大船掉頭風險高,成功者少(中小企業反而容易成功)。
對于第二種方法,以大吃小的兼并重組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其風險除了存在于兩個公司所代表的產業的融合,還在于企業文化的融合,這種融合需要企業付出相當的時間來接納彼此,但由于收購方可以承受相應的風險,反而容易接受,這種策略將會成為2-3年的熱點,但對于A股公司而言,失敗風險依然較高。
對于第三種方法,巨頭之間的強強聯合,有利于利用彼此獨特的優質資源,搶先瓜分市場份額,這種將情況將高頻率出現。
不管采取哪種方法,只有那些能夠正確評判自身狀況、順應產業發展趨勢、集聚未來企業素質、致力于創造價值的公司,將會順利渡劫,成為最后的“剩者”。
互聯網+歷史性機遇在哪里?
(一)產業發展邏輯:三生萬物
很多年前,我認為是市場決定未來,需求推動互聯網發展,但是,隨著年歲日增,越來越傾向于認同技術的作用。技術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主動力之一,產業互聯網的興盛也需要依托一定的技術基礎。“互聯網+”的核心是融合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升級改造社會生產力。因此,我們更關注技術對未來的影響。
互聯網在中國經過了20余年發展,張笑容指出,經歷了“一生二、二生三”的兩個發展階段,現在進入新的“三生萬物”階段,在這個階段,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三個領域融合為一體,“大智移云物”技術將迎來產業發展高潮,這些技術會深度介入整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它從流通、生產與產業協同三個維度,重新組織勞動工具、勞動者和勞動對象,實現整個社會的生產力的升級。
在三生萬物的階段,互聯網+將造就大批新型企業,機遇出現在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三者的交集中。例如工業互聯網,它注重軟件、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也融合了移動網絡技術與物聯網感知技術。為抓住這個重大的產業機遇,2014年3月AT&T、Cisco、GE、IBM和Intel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旨在改進物理與數字世界的融合,實現關鍵工業領域的更新升級。
(二)把握未來的趨勢:五大需求
在三生萬物階段,技術創新依然是驅動未來發展的主動力。“互聯網+”將產生五大技術需求,能否把握住這些技術趨勢,為新型企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1.云計算需求爆炸
云計算提高了軟硬件的使用率,可以節約企業IT的維護人員成本,降低能耗。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其雄厚的實力可以支持設立專門的技術服務部門以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需求,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實力限制,不可能負擔高額的IT信息系統成本,所以未來對于云服務這種成本較低的服務的需求會出現爆發。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為云計算的推廣奠定了基礎。根據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截止至2014年12月,全國使用計算機辦公的企業比例為90.4%,這為企業未來更好地使用云服務提供了基礎。
2.智能終端需求爆發:物聯網需求大
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發展前景明朗,預計未來會出現小爆發,各種智能終端將遍布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從京東商城統計的PV與銷售量的數據反映,中國的智能硬件市場正在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從2013年12月份到2014年12月份,京東智能硬件的頁面瀏覽量(PV)增長160%,銷售額增長了280%,年銷售675萬訂單量,866萬件商品,增長卓著。
3.數據爆炸:大數據技術前景廣闊
隨著終端數量的增加,網絡數據也將出現爆炸式的增長,這預示著Z字節時代即將到來(1Z=10億G)。思科全球云端指數顯示,到2017年底,全球數據中心每年的IP流量將達到7.7Z字節。愛立信預計,2014年至2020年,移動數據流量有望以4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移動數據流量將較2014年增長8倍。
4.移動通信網絡爆炸
云服務以及大數據的發展,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都離不開帶寬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升級,移動互聯網帶寬將從3G、4G演化進5G時代。2015年3月1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已成功研制5G網絡,并進行100米內的傳送數據測試,每秒數據傳輸高達125GB,是4G網絡的6.5萬倍,理論上1秒鐘可下載30部電影,并稱于2018年投入公眾測試,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移動通信網絡的爆發還得益于LTE的迅速普及和用戶的快速增長。愛立信發布2015年ICT產業發展趨勢顯示,2014年,全球的LTE用戶規模同比增長了45%,達到4億左右,而中國的LTE用戶已經突破8千萬,月均用戶增長率超過50%。預計2020年,全球的LTE用戶將達到35億,占整個移動寬帶用戶的42%左右,用戶量噴發必然帶來網絡帶寬、終端數量和數據流量的暴增,移動網絡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5.人工智能應用爆炸
隨著互聯網與產業的結合不斷加深,各類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會出現井噴式的發展。萬物互聯的兩個發展方向:面向個人生活的連接日趨豐富和復雜,連接無處不在;面向生產領域的工業互聯網開始萌芽。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存在巨大需求。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包括,機器翻譯,智能控制,專家系統,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機器人工廠,自動程序設計,航天應用,龐大的信息處理,儲存與管理,執行化合生命體無法執行的或復雜或規模龐大的任務等等。
(三)借我一雙慧眼:未來企業的五大特點
我認為,未來的企業應具備以下五個特點:
1、OTT可以有效的擴大企業生存空間,甚至行業顛覆。以電信行業為例,微信的OTT已經使得傳統電信運營商感到了生存恐懼,不得不全面轉型。OTT的威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下一個發力重點或將出現在廣電領域。以電視節目為例,傳統的有線電視節目一直是由廣電部門壟斷運營,而智能電視的崛起,則通過互聯網上將電視視頻內容節目作為數據傳送,繞開了廣電系統。其他的行業,也存在著大量OTT生存的空間。
2、O2O模式是互聯網+的標志,是企業實施“互聯網+”的必經之路。O2O打通線上線下資源,完善了企業營銷與流通鏈條。大多數電商平臺已經實現在線交易和支付,并且將線下的物流、退貨等業務流程進行線上管理,實現了線上線下的一體化。
3、C2B模式意味著企業生產經營正在從以生產者為主體轉向以消費者、客戶為主體,信息透明,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直接、平等的連接。對傳統企業來說,C2B是由外而內的改革,也是互聯網思維影響下的徹底的改革。
4、數據資產決定企業價值,數據和資金一樣重要。數據資產的重要性凸顯。電信與媒體市場調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 & Media在201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48%電信運營商正在實施大數據業務,其投入占IT預算的10%,而未來五年內這一數字會上升到23%左右。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數據驅動是互聯網化企業的特征,與之對應的是傳統企業的以流程為中心。
5、形成生態或加入生態。企業的生存依賴于生態系統。構建生態是一件很艱難的任務,如果企業規模不足以形成生態,則可以加入到某個生態中成為其中一員。例如,對很多公司而言,與其自己組織技術力量做電商,不如成為電商生態里的一個角色。
(四)誰能笑傲未來?
具備了以上五大特點就能笑傲未來嗎?也不一定,但是,如果不具備上述特點,則肯定有問題。因為我們判斷一個企業是否能夠真正通過“互聯網+”走向未來,還需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企業是否真正實現了社會價值的增值,也即企業的創新是否對社會產生實質性的突破。這種突破,在ICT領域,更多的來源于獨特的技術。
只有當企業因“互聯網+”而出現了質的飛躍,而不是僅僅穿上了“互聯網+”的馬甲,不是僅僅給自己貼上了五大特征的標簽,這個企業才有條件穿越泡沫,走向未來。
誰能笑傲未來?我們有必要驗看一下歷史,追索互聯網發展規律。互聯網經過40多年發展,當前已經演進到產業互聯網階段,互聯網+三大產業,目標是實現生產、流通等的智能化改造,客觀上要求傳統企業與擁有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寬帶、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資源的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
在這個階段,工業互聯網被各國政府寄予了無限的期望。當前,工業互聯網在國際上已經形成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美國模式,掌握核心技術具備先發優勢,主張從互聯網延伸到工業;二是德國模式,在互聯網技術與應用上相對落后,但工業基礎雄厚,主張從工業向互聯網、物聯網領域延伸。
中國道路如何?從國情來看,我國互聯網核心技術遠不如美國,工業制造能力又不如德國,優勢在于中國市場大、網民多,互聯網應用服務相對發達。中國產業互聯網之路,或將從服務業入手,通過互聯網應用優勢反求核心信息技術,使它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全局服務,同時帶動傳統工業、傳統農業和其它領域的發展,這才是最能發揮中國優勢的道路。
由此來看,我們需要給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更多重視。這些公司已經在現代服務業廣泛布局,高度滲透,并具備強大的技術優勢,有戰略眼光的傳統產業巨頭早已開始在線上謀劃布局,并在積極尋求與互聯網公司更深層次的合作。互聯網巨頭與邊緣企業共同發展的模式乃大勢所趨。
北恩不僅僅做耳麥電話、呼叫中心耳機、話務耳麥,防噪耳機、USB耳麥系列產品,更重要的是北恩U800、U860呼叫中心系統專為小型呼叫中心而設的套機組。軟硬結合,CRM客戶管理更有效地提升公司運營效率。
北恩為打造呼叫中心專用耳機的領導品牌不斷努力。
北恩通信耳機凈噪專家
歡迎大家來電咨詢:400-8121-338